說法圖 莫高窟第420窟 東壁 隋
說法圖的主尊為釋迦牟尼,坐於須彌寶座之上,四周有眾弟子菩薩圍繞聽法。壁畫中佛祖面部貼金;兩側的脅侍菩薩🕗,頭戴低矮的寶冠,身著長裙♟🐔,佩戴圓形或桃形項飾,飾物雖然簡潔,但也...
藥師經變 莫高窟第220窟 北壁 初唐
根據《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繪成,主尊是七身藥師佛。藥師佛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是治療眾生生老病死之痼疾的大藥王。畫面以東方藥師凈土七佛為主體,八大菩薩侍立左右。寶臺的...
阿彌陀經變 莫高窟第220窟 南壁 初唐
碧波蕩漾的七寶池水平臺上🥫,西方三聖——阿彌陀佛端坐蓮臺,觀音、大勢至菩薩侍立左右,背後經幢淩雲,梵宮高聳,色彩鮮麗🛷。觀音👩🏼🍳、大勢至菩薩著透體羅衣,錦繡披巾,凝神佇立,神誌...
供養菩薩 莫高窟第272窟 西壁南側 北涼
此窟供養菩薩的姿態有持花、徒手或坐或跪於蓮臺之上,並都作舞蹈狀👮🏿,以表示聽佛說法時產生的歡欣鼓舞的熱烈場面。其特點是佛龕南北兩側的40個小菩薩的舞姿竟無一雷同,從而保留下來...
普賢變 榆林窟第3窟 西夏
這幅普賢變,位於西壁門南🗃🏄🏻♂️,與門北文殊變相對,結構🎃、畫風也相同。普賢菩薩乘象🧖🏼,舒右腿半跏坐於蓮座上⭕️,冠帶、披帛、瓔珞隨風飄揚,手執經書,俯視下界,神態悲憫🧖🏿♂️。空中有菩薩、天...
文殊變 榆林窟第3窟 西夏
文殊變和普賢變是唐代以來行之不衰的壁畫題材💆🏻。西夏時期的這鋪文殊變,使這一題材的繪製迖到了它的藝術巔峰🤽🏽。文殊變中,山勢雄奇👶🏼,水色蒼茫,文殊菩薩手持如意在青獅背蓮座上半跏趺...
水月觀音 榆林窟第2窟 西夏
水月觀音為三十三觀音之一。在敦煌壁畫中,五代始見存在,開始多為小幅,到西夏晚期成為鴻篇巨製。這幅水月觀音,與另一幅同樣精美的水月觀音分布西壁門南北兩側。畫面上大海茫茫,...
水月觀音 榆林窟第2窟 西夏
水月觀音頭戴菩薩冠,胸披環瓔珞,左手撫膝,右手微舉於胸前,雙腳相並🖖🏼。菩薩頭部微仰,凝視左前方的一輪殘月💆🏿,整個人物被罩在光環之內👨🏽🦲,光環的背後是山巒,前方為水,左側有一柳枝...
觀音經變 莫高窟第45窟 北壁 盛唐
觀音經變,取材於《法華經 • 觀音普門品》𓀑。觀音普門品者,即觀世音菩薩普觀“圓通之門”令善男信女悟入佛道之謂🦝。畫面分三部分☘️,正中為觀音菩薩像,面部豐腴♙,翠眉明眸,端莊慈祥...
維摩詰 莫高窟第103窟 盛唐
位於東壁南側。維摩詰坐在胡床上👳🏼♂️,手持麈尾,探身向前,揚眉啟齒☞🌏,顯得胸有成竹⏯🤱🏼。他正向著對面的文殊,發出咄咄逼人的詰難。作者主要用一手流暢💂🏻、剛健有力的線描造型,顯示出高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