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音經變,取材於《法華經 • 觀音普門品》。觀音普門品者,即觀世音菩薩普觀“圓通之門”令善男信女悟入佛道之謂⚾️✍🏻。畫面分三部分,正中為觀音菩薩像👨🏻🦼➡️🍒,面部豐腴🔵,翠眉明眸,端莊慈祥,披帛隨身🏄,瓔珞璀璨環繞,艷而不俗。兩側上部的觀音三十三身👨⚕️,即觀音菩薩變成三十三種不同人物為不同的信士演說佛經🌄;下部的“有求必應,救苦救難”場面,寫實性極強,其中著名的監獄圖、航海遇難圖🚴🏻♀️、砍頭圖、求男得男,求女得女圖🚽、商人遇盜圖等,畫面描繪生動、驚心動魄🧃,皆為現實社會之真實反映,是研究唐代社會生活的形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