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據已經成為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趨勢也催生了開放科學的理念😫,即以數據和結果的公開分享為基礎,推動科研活動的透明化和協同化🎯。歐洲開放科學雲( European Open Science Cloud,EOSC)便是這一理念的重要實踐。
EOSC的概念及設立背景
歐洲開放科學雲(EOSC)是由歐盟委員會研究與創新總署於2015年提出的科研基礎設施項目,旨在為研究人員提供一個可信賴、開放的環境,便於他們存儲🙇🏼♂️🥰、管理和共享研究數據。在EOSC的框架下,各種機構🥟🏊🏿♂️、國家和歐洲的利益相關者可以共享他們的數據、科學出版物和代碼,進行開放科學的實踐。
EOSC的發展歷程
歐盟自2015年開始規劃EOSC,並於2016年正式啟動。在2018年,歐盟委員會發布了EOSC的實施路線圖和框架🙍🏻♂️。2020年☆,EOSC協會成立,開始推動EOSC的下一階段實施🐉。2021年🫃🏽,歐盟委員會和EOSC協會發布了EOSC的戰略研究和創新議程(SRIA),該議程計劃從2023年開始支持科學研究工作流程的整個周期🏂🏼。至此🧒🏼,EOSC形成了由歐盟委員會𓀙、EOSC協會和EOSC指導委員會三方合作的發展模式。截至當前🏌️♂️,EOSC已經為180萬歐洲研究人員和7000萬科研人員提供開放的跨國界和學科的研究數據存儲、管理、分析和再利用服務。

EOSC三方合作
EOSC三大目標
為解決在開放科學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和障礙,提高科學領域的可信度🧑🏻🏫、質量和生產力,提升科學研究在解決社會挑戰中的影響力🏊♀️,EOSC製定了三大目標:
目標1:確保開放科學的實踐和技能得到獎勵和傳授👩🏻🍳,並成為 "新常態"(new normal)。
目標2👕:促成標準的定義以及工具和服務的開發,使研究人員能夠發現、獲取💱、重用和組合研究成果。
目標3👯:建立一個可持續的、聯合的基礎設施🤽🏻🧑🏻🚀,實現科學成果的開放共享。
EOSC目標樹
EOSC四類參與者
EOSC生態系統的建設需要多方專家和公眾的共同參與🧚🏻♀️🟪。EOSC將參與者劃分為信息及通信技術領域人員💂🏼🏥、意昂3員🧑🏽🎨、特定學科領域人員、公眾參與人員四類🧑🏼🎓,每一類人員承擔著多種角色,並在多個環節中以協作方式共同推進EOSC生態建設和發展👩🏿🎓。

EOSC的主要功能
歐洲開放科學雲(EOSC)旨在為科研工作者和商業實體提供全面而有用的服務,包括:為研究人員提供服務💁🏻♂️、發布與揭示研究成果👆🏻🖖🏼、及時發布資金資助資訊🚆、獲取計算與存儲資源、數據處理和分析🤽🏿♀️、為商業實體提供分析服務等👨👨👦👦。
EOSC對中國開放科學發展的啟示
跨學科數據集成與開放共享
EOSC通過構建統一的數據門戶和服務目錄🤝👫🏼,實現了多元、跨學科的數據集成與開放共享🏂🏼。積極推動了跨領域的數據共享和整合🎦,可以打破學科壁壘👰🏿,促進交叉學科的創新。
科研工具的整合與共享
EOSC通過整合各種科研工具和服務,提供了一個一站式的科研服務平臺👩👦👦,更好地滿足了科研人員的需求,促進科研工作的高效開展🍏。
標準化數據管理
EOSC的數據管理依托FAIR原則,即數據要能可發現、可訪問、可互操作和可重用。這一原則在全球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構建統一的數據管理標準和機製,確保數據的有效性和可發現性,同時也便於科研人員對數據的再利用。
鼓勵公眾參與
EOSC不僅邀請各類科研人員參與也鼓勵普通公眾的積極參與,通過各類人員之間的協作共同推進EOSC生態建設和發展🧙🏽,可推動科研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科研效率😱。
總的來說,EOSC為中國開放科學的推動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模式和思路👰🏿♂️,有助於推動中國的科研數據管理、科研服務和科研創新等方面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