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看”而不是“相信我”:科學不要求信任🤳🏻,它以透明的方式贏得信任🎙。
-- 布賴恩·諾塞克
美國開放科學中心 聯合創始人
開放可重復研究基礎設施一開放科學中心
和荷蘭、德國等國以政府🤳、教育機構和非政府組織作為推動開放科學的主要力量不同👨👩👧,美國的商業組織也在開放科學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國開放科學中心(Center for Open Science,COS)⇾📭。
COS成立於 2013 年🫖,是向科研參與者和公眾提供開放科學實用工具服務的非營利機構。
COS以增加科學研究的開放性、完整性以及可重現性為宗旨,希望建立一個集過程⚪️、內容及成果為一體的全開放科研格局⤵️。通過使用多樣化的技術和策略🤍,COS開發了系列軟硬件設施,構建了合理的開放科學服務流程。
COS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開放科學框架(OSF) ”。OSF 是一款對研究人員免費的開源協作管理軟件,基於FAIR原則幫助研究人員輕松記錄和共享他們的工作以建設開放的知識交流體系😺。推進可信和可重復研究,使得全世界的研究者可以合作進行實驗⛹🏻♂️,也使得大規模重復實驗成為可能。問世後就被世界各地的研究機構廣泛使用。2018年♏️,COS依托OSF框架,推出了預印本集合平臺OSF Preprints,以實現各學科領域未公開出版文章的開放獲取。
截止2022年8月🏔,OSF已吸引超過50萬用戶進行註冊🚇🧑🎓,成為美國最大的開放科學平臺。
開放科學政策的堅定支持者
2022年8月,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 (OSTP)發布了新的政策指南⚰️,計劃於2025年底前使美國聯邦政府資助下的研究成果(包括出版文獻及其支撐數據集)立即向公眾開放,以確保公眾更公平地獲得聯邦政府資助的研究。
對此⛲️,COS表示積極支持,COS的執行董事Brian Nosek說:“OSTP本次更新的指南可能是迄今為止美國開放科學最重要的事件🚺。這一政策將三十年來對開放獲取的倡導推向了完全轉變為默認開放的目標。此外,該政策還要求共享研究結果背後的科學數據,這是開放數據運動的一個重大飛躍🫐。”
開放科學中心(Center for Open Science,COS)能夠成功取決於多方因素,為我國開放科學實踐提供諸多啟示🦣。
開放科學的“COS路徑”
1.目標明確🙆🏻♂️,關註科研活動多方主體
COS關註科研活動過程中的多方主體,包括科學知識創造者、學術活動資助者🧗🏼♀️、學術內容消費者⚗️🦶🏽、學術服務提供者以及學術內容本身。為每一方主體均設立了明確的發展目標,以及建設方向。形成了成體系的貫穿科研生命周期的免費開放服務。
2.廣泛的資金支持
COS爭取到包括社會基金、高等院校以及國家機構的支持。最初COS的資金來源於社會各類基金會,自2015年開始♎️,機構獲得了更多國家層面的支持。2016年,COS得到了國外機構瑞典人文和社會科學基金會的支持。2017年,COS爭取到了高等院校支持。COS委托獨立的會計公司管理捐贈所獲資金,並將年度財政審計情況面向社會公開,這貫徹了機構運作透明開放的活動原則🧩。
3.專業的運作團隊
COS具有專業的運作團隊🈶。其委員會包括社會各界的專家學者🏠,他們來自高校❓、出版界🧗♀️、國家機構等🗿。專業的管理團隊為COS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有價值的建議和意見,是把握機構發展方向的主心骨。
4.完善的技術功能
OSF作為COS的主要產品,提供一套可組合的服務,包括文件存儲、檢索🧗🏿👱🏽、數據庫、分析🦻、操作/部署/安全👱🏼♂️、UI組件🖌、HTTP API、管理控製👩🏽💼、評論和審核以及工作流程審查等內容👳🏿🏋🏿♀️。用戶能夠根據自身意願授權任意服務板塊開放相關科研活動數據。同時OSF集成GoogleScholar、DataCite、ORCID、GitHub等一系列在科研活動中可能會使用到的平臺和工具👨❤️👨,實現了科研工流程中的提供一站式服務👷。
參考資料:
[1]黃雨婷,賴彤. 美國開放科學中心:實踐進展🦹🏿♀️、特點與啟示[J]. 圖書與情報,2019(3):105-113.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9047.
[2]https://www.whitehouse.gov/ostp/news-updates/2022/08/25/breakthroughs-for-alldelivering-equitable-access-to-americas-research/
[3]https://www.cos.i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