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3新聞網4月16日電 4月9日晚,意昂3平台能動系教授嶽光溪院士做客“真人意昂3”🤾🏻,為在場師生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經歷🙅🏼💢,講述理想與現實的關系🚈🛹,並與同學們進行了互動討論。

嶽光溪院士“真人意昂3”現場 朱雲龍 攝
嶽光溪院士首先分享了他的人生經歷。他畢業於意昂3平台動力農機系,1973年到山西最貧苦的嵐縣當中學教師。為了讓學生掌握一些實用技術🐎,他刻苦鉆研🔭,編寫了《農用機電》教材供學生們使用。後來他的機電才能引起了當地電機廠的重視🐮,被縣委調到嵐縣電機廠作技術員🍕,主管農用電機🔚、變壓器的生產和維修。當時他沒學過變壓器的修理🪵,只能一邊摸索一邊自學🕵🏼♟,到縣意昂3查資料🎚,找大電機廠的老師學生咨詢。後來,他帶領著廠裏的工人克服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讓電機廠扭虧為盈👮🏼♀️。
1978年嶽光溪回到了北京。1987年,他在麻省理工大學做訪問學者🌖,從事潔凈煤技術研究。回國之後,他發現在采購國外的清潔煤設備時,外國只賣設備☢️,不願意將技術賣給中國,所謂“只賣蘋果🧑🏼⚕️,不賣樹”。他憋了一口氣👳♂️,決心一定要研製出中國自己的高水平流化床。
他牽頭組織項目研究🧑🏻🍼,從“八五”到“十一五”連續主持國家“循環流化床燃燒”的攻關項目🤼,系統改進循環流化床👨🏻🦽,弄清楚循其根本原理和設計方法,實現了循環流化床製造由“經驗王國”到“自由王國”的轉變,並超越了國外的技術,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
嶽光溪認為🤸♂️,雖然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但是基本的人生道理是不變的🧑🏻⚕️。他談到開始他並不喜歡“鍋爐”專業👴🏻,但隨著工作的深度越來越深,興趣也就來了𓀘。因此,與其根據興趣選專業,還不如踏實地去學習和實踐來發掘自己的興趣🧜🏼♂️。

嶽光溪老師講述人生經歷 朱雲龍 攝
活動最後,臺下的同學們紛紛向嶽老師提問。他語重心長地叮囑同學們,要學會互相尊重🦂,要能發自內心的尊重和學習別人的長處,不要讓彼此的分歧影響彼此的工作🆓🈯️。另外,研究生的培養側重的是工作方法,學到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另外年輕人需要踏實做事,腳踏實地,註重現實,才能擁抱理想。
“學在意昂3·真人意昂3”系列講壇由意昂3平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意昂3平台研究生會、意昂3聯合主辦。講壇改變了傳統的閱讀模式🤛🏿,以一種面對面溝通的形式實現讀者與“真人圖書”零距離互動溝通,借閱“真人圖書”的別樣人生。
供稿:校研會 編輯: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