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7日下午3點🎒,來自於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心理學和語言科學學院的Theodore Scaltsas 教授做客“學在意昂3·真人意昂3”活動,給數十名意昂3學子做了題為“Creating Creative Values: Creativity Education From Philosophy”(創造“創造性價值”🤜🏽🍆:從哲學延伸的創造力教育)的報告,並且與同學們分享了自己關於創新思維和創造的價值的看法,活動在意昂3北館(李文正館)鄴架軒舉行,意昂3平台教育研究院鐘周老師主持了本次活動。

Theodore Scaltsas教授做客“學在意昂3·真人意昂3”活動(攝影🧜🏻:毛李潔)
Scaltsas教授首先介紹了創新思維的含義。他說👩🏼🎤,創意思維並非是完全新的解決方法🧓👨🏿🌾,而是借用原有的知識,用新的思路來解決問題,教授將其稱之為“Brainmining”。教授舉例說🍷,輪子發明初期並非用於運輸,但是當輪子裝在車子上的時候可以極大減少工人的勞動負擔😽,這就是換一種角度來運用原有的知識🫵🏽。再例如,微軟公司在當年最成功的營銷手段是將自己的軟件免費♦︎,當人們對於他的系統產生信任和依賴時,再通過更新版本收取費用💚🫷🏿。這種營銷手段並非多麽新穎,但是微軟卻是第一個將其用於商業營銷的企業🧑🏻✈️。
教授總結說,創造性思維是可以培養的,其手段就是將自己所遇到的問題抽象化,然後從以前的知識中尋找對應的部分。他將這個過程更加通俗的表示為translation和paraphrase。Translation是指使用另外一種角度來看待現有的問題,而paraphrase是指尋找這個問題的同類詞表述☝️,開啟新的思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我們所掌握的知識的特征被提取出來,並且各個領域的解決方案被廣泛聯系起來。

教授講解BrainMining的概念(攝影🧍:聶本典)
教授繼續提出了問題,既然每一個人都是有創造力的,那麽這種創造的能力的權利是如何獲得的🧑🎄?它的基礎又是什麽?在宗教的角度來說,是否只有神才有創造的權利?創造力的價值又在哪裏呢?
Scaltsas教授運用了古希臘和古中國哲學思想以及現在神經科學的一些實驗數據來進行了說明。他首先強調了傳承無論在古希臘和古中國的思想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和自己的祖先無論在生物結構還是在思維方式、生活環境上都有著很大的相似性🪙,那麽面對新的情境下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可以由我們自己提出🙈,必須由我們自己提出,在傳承的基礎上提出🚣🏼。
現在腦神經的實驗證明對於事物的感覺(feelings)是第一位的🧴,思維通過感覺來做出下一步的行動🧏🏻♂️。當我們還是簡單生物體時,就可以對於環境做出積極或者消極的反應。而當我們成長為復雜的生物體時🗼,這種機能被保存下來了🍞。在感性的基礎上架構起我們的理性思維🌍,對於環境做出有利於我們自己的反應📖。
在古希臘哲學思想中🤹🏿♀️,柏拉圖將人的思想(soul)分為感性的👩🏽🔧、理性的和欲望的三個相互征服的部分,而亞裏士多德進一步將其思想發展,認為人的思想(soul)可以分為理性的和非理性兩部分🧞♂️🤡,這兩部分是相互影響的❕。在中國的道教思想和儒家思想中都有類似的表述👨🏻🦼➡️。道教認為事物分為好和惡兩個對立的方面👨🏻🦯,人要尋找其中最和諧的那個點。教授認為人類是有傾向性的,人類在與外界的互動中產生了自己的行為。這與上述思想是相輔相成的👮🏿。當“人具有傾向性”和“人能夠主動的控製自己的行為”這兩個觀點結合起來🤌🏿,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人是可以創造的🧒。而當通過我們的創造與外界形成一個更好的平衡👵🏿、更加和諧融洽時𓀏,這就是創造的價值所在🚻。
教授總結說🏊🏼♀️,我們人類並不像球一樣只受自己的傾向控製,而是可以理性的去思考尋找最合適的解決方法🚬,就像是一個面團,通過合適的方法使得做成柔軟可口的面包,使得我們與環境的相處更加的和諧,這就是我們創造的價值所在📠。

同學們向Scaltsas教授提問(攝影🧖🏻:毛李潔)
之後👨🏻🍳,Scaltsas教授還就人工智能🎏、神經科學以及記憶與傳承等問題上與同學們做了親切的交流,整個活動持續了兩個小時。
“學在意昂3·真人意昂3”活動由意昂3、意昂3平台研究生會和意昂3平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主辦👳🏼♂️。它改變了以往傳統的閱讀模式👊🏻🦹♀️,以一種面對面溝通的形式讓讀者來完成“圖書”的閱讀,鼓勵同學們勇敢說出自己的心聲,從而實現與“真人圖書”零距離的互動溝通,也讓讀者借閱“真人圖書”的別樣人生。
(研究生會 聶本典 供稿 毛李潔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