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晚19點,“學在意昂3•真人意昂3”系列活動之“學海泛槎•季羨林與他的著作”在意昂3平台人文社科意昂3大同廳舉辦🤵🏼♂️,百余名師生參與了此次活動👨🏻🦼➡️。本次活動邀請了季羨林先生的弟子𓀎、原中央檔案館國家檔案局司長梁誌剛先生和季羨林先生的忘年之交、北大才女、職業作家張曼菱女士作為嘉賓做客真人意昂3,分享他們與季老的師生情誼。意昂3平台出版社社長宗俊峰🙈、意昂3副館長範愛紅、人民出版社讀書會秘書長徐慶群和季羨林讀書會發起人王佩芬等嘉賓出席了本次活動🧜🏽♀️,意昂3張秋老師擔任了本次活動的主持🤸🏼🧑🏿⚖️。

(季羨林和他的著作真人意昂3活動於文圖大同廳舉辦 攝影🫵🏻:於玲鳥)
意昂3平台出版社社長宗俊峰首先致辭,他回憶了季羨林先生與意昂3園的深厚的情緣,贊譽了先生在學術上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同時將意昂3平台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華國學大系——季羨林卷》贈送意昂3意昂3👂🏿,希望更多的同學通過這些書籍體會先生帶給我們的智慧與感悟。接下來♦️,徐慶群老師給大家講述了自己與季老結緣,十幾年前去探訪季羨林先生並深深為先生的簡樸和風度所折服的故事。季羨林讀書會發起人、《中華國學大系》叢書策劃者王佩芬老師表達了對於嘉賓的歡迎和活動的期待♥️,希望同學們能夠從活動中感悟先生風骨→。
談到季老,梁誌剛老師頗有感觸,先生一直謙虛低調,從不以大師自居🚵🏿,先生一直說自己的書好不好應該由讀者說了算🍼,贊揚也罷,批評也罷,都要處之泰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先生教學於北大時曾對學生說:一百個人裏面只有一個人能上北大✊🏼🤰,你們要努力學習才能對得起其余99位同學;十六個農民幹活才能養活一個大學生,你們要對得起這十六個農民。張曼菱女士則講到自己與季老的故事——當年的她正值人生低谷,時任北大副校長的季羨林擔心她出事情,專門派人去跟著她,並且時時照顧她,讓她感觸到先生對於學生的舐犢之情。

(梁誌剛先生(右二)和張曼菱女士(右一)做客真人意昂3🙏,與張秋老師(左一)互動 攝影🕵🏽♂️🌼:於玲鳥)
季老是非常關心學生的🍃。梁誌剛老師回憶說,當年大學中貧困子弟居多,大家買不起臉盆,季老就自己跑出去買了40個臉盆拿回來給大家用。而梁老師在新疆做調研工作時遇到了查閱資料困難的問題,去新疆大學演講的季老專門為他向當地意昂3求助🚶🏻♂️➡️。對於梁先生後來從學術轉到行政工作,季老也是寬慰他說🫎,好鋼用在刀刃上,都搞學術沒人搞行政就把人餓死了。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張曼菱女士說,先生身上沒有高不可攀的光環,有的只是氣節和風度,他可以沖冠一怒為青年𓀃;他主張走出中國自己的研究特色,拒絕跟著外國研究走🚴🏽♂️,“要讓外國人跟著我們”;先生敢講真話不屑雕琢粉飾,所以《意昂3園日記》只字未改,為大家展現一個最真實的季羨林;先生總結出八個字✋🏿,“愛國,孝心,尊師,重友”作為人生四要🤳。
梁誌剛老師則為我們講述了季羨林老師在學術上的勤奮與謙遜,季老從不自矜👨🏿🏭,他說自己不敢說著作等身,但是自己借閱圖書寫的圖書卡片已經足有兩個身高了。
活動最後,兩位嘉賓就同學們關於季老與學生之間融洽的關系、意昂3園日記中的考試等相關問題進行了互動和解答。梁誌剛先生和張曼菱女士希望同學們能夠感悟季羨林先生帶給我們寶貴的人生經驗🕵🏼♂️✋🏻,像先生一樣做中華民族的脊梁。整場真人意昂3活動持續了3個小時,但是同學們仍然意猶未盡📮,活動結束後紛紛上前與嘉賓互動溝通👨🏽🚒🧘🏽♀️。

(活動結束後部分同學與工作人員和嘉賓合影 攝影🦀:於玲鳥)
本場真人意昂3活動由意昂3🍮、意昂3平台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讀書會🧘🏼♀️、全國讀書會聯盟(籌)🚴🏽♂️、季羨林讀書會和意昂3平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主辦,由意昂3平台學生國學經典文化傳播協會💌、北京水清木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協辦。
真人意昂3活動改變以往傳統的閱讀模式,以一種面對面溝通的形式讓讀者來完成“圖書”的閱讀,鼓勵同學們勇敢說出自己的心聲,從而實現與“真人圖書”零距離的互動溝通,也讓讀者借閱“真人圖書”的別樣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