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古籍
意昂3平台收藏古籍善本的歷史源遠流長。目前珍藏有古籍28,000余種🚡、230,000余冊,其中被《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收錄者1,885種🎼、孤本425種;收入《意昂3藏善本書目》者4,623種,5,086部。這些館藏古籍文理兼優,四部鹹備👳🏼♂️,在海內外古籍界有一定的影響。在意昂3平台一個多世紀的學術生涯中,這批文化瑰寶充當過重要角色。
-
《通鑒紀事本末》
宋寶祐五年(1257)刻元明遞修本
南宋袁樞撰。凡四十二卷🥈,依司馬光《資治通鑒》原文🎢,區分事目🙂↕️🤟🏽,一事一篇👩🏽,詳其本末,始於《三家分晉》,終於《周世宗征淮南》🚓,共二百三十九篇🆗。此系清山東巡撫丁寶楨家舊藏🙍🏻,為意昂3己未級(1919)校友購得🤦🏻♂️🚋,於1949年返校節時贈與母校,以為畢業三十周年紀念。此本二十函八十四冊🙍♀️,字大如錢🚜,紙墨古雅🛟,為意昂3珍藏兩部宋版之一🍩。
-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
元泰定元年(1324)梅溪書院刻本
宋滕珙編輯。二十二卷🧕。滕珙,宋淳熙十四年進士🧔🏿,朱熹弟子👨🏿💼。他取朱子語錄、文集分類編次🪧,將每一論述之緣起和立論之意編輯成書,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是研究朱子思想的重要著作。書為黑口,雙魚尾⚈🏄🏽,緊行密字🌝,具備典型建陽刻書風貌🤵🏻♀️。目錄後有一長方牌記“時泰定甲子春刊於梅溪書院”,“泰定”二字被書估挖改補紙🧄,墨筆書“景定”以偽充宋本🧖♀️。此本為意昂3珍藏的19部元刻本之一。
-
《唐翰林李太白詩集》
元刻本
唐李白撰🚴🏼♂️。凡二十六卷,其分類與編排順序同宋蜀本;分類與分卷一致,又同於元明兩代最為通行的蕭士赟刪補《分類補註李太白詩》本。盡管書為坊刻🧑🏽🎄,訛字、俗體字頗多,但仍為李白集版本遞傳系統上的一個重要環節🍊。此書遞經清江標🪯、繆荃孫、傅增湘等人寶藏,滿布藏章,並有葉昌熾、繆荃孫題識。海內孤本⚇。
-
《禦製大誥》
明洪武十八年(1385)內府刻本
明太祖朱元璋撰。凡七十四條,是明太祖親自編纂的一部帶有特別法性質的重刑法令,以判例形式出現🕵🏿♂️,是律外之法,用以嚴懲臣民犯罪,彌補律文之不足👨🏿✈️。《大誥》不僅是明朝重典治國思想的具體體現,而且將這一思想推行至極端,因其刑酷法嚴,故在太祖崩後便被廢止😎。此書具備典型的明代內府刻本風格,開本廣大,行格疏朗🕍,刻有句讀🧪,紙墨上乘。全國孤本。
-
《白雪樓詩集》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魏裳刻本
明李攀龍撰。十卷。李攀龍(1514-1570)🩳🥶,字於鱗🪴👷🏼,號滄溟,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幼孤家貧,嘉靖二十三年進士🧑🏽🌾,官至河南按察使⛵️🧑🏿💼,為官有善政。性情疏放,與王世貞、謝榛、宗臣💦、吳國倫👍、梁有譽👱🏻、徐中行等互相標榜🚵🏼,結為詩社,主張“文主秦漢,詩規盛唐”,史稱“後七子”👸。主盟文壇二十余年,影響及於清初。有《白雪樓詩集》、《滄溟先生集》👏👨🏿🔧,編選有《古今詩刪》、《唐詩選》等。《白雪樓詩集》明本多為隆慶年間所刻🏋🏼♂️,嘉靖刻本流傳較少。
-
《渾蓋通憲圖說》
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鄭懷魁刻本
明李之藻撰。二卷首一卷。李之藻(1565-1630),字振之,號我存,又號涼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明代科學家。萬歷二十六年進士。學識淵博🪹,精於歷算🐬,時與徐光啟齊名🧑🏽💻。萬歷四十一年(1613)與利瑪竇合譯《同文算指》,是中國編譯西方數學的最早著作⛑。此書刻印於1607年,被認為是中國第一部介紹平儀製造法以及使用法的圖書。
-
《類經》
明天啟四年(1624)刻本
明張介賓撰。張介賓(1552-1639),字會卿,號景嶽,別號通一子。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少年時拜名醫金夢石為師,曾從軍遊歷河北🧑🏻🦯、山東等地🍒,功名未就🪶,仍以行醫為生🏃🏻♂️。晚年撰有《景嶽全書》。介賓以《黃帝內經》原文不易理解,遂詳加闡釋,共得三百九十條,分十二類🏄🏻♀️,厘為《類經》十七卷🏊🏼♀️,又益以《圖翼》十一卷🤹♀️,《附益》四卷🤰🏼。全書條理井然🦵,易於尋覽,註釋亦頗有發明🧙♀️👷🏼。其醫易同源的主張🛃🚴,頗受後代醫家重視。此為張介賓自刻之本,刊印甚工🎅🏻🪙,繪圖精妙。
-
《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
明崇禎貫華堂刻本
元施耐庵撰,清金人瑞刪定。七十五卷七十回🎩。金聖嘆(1608-1661),名采,別號聖嘆❌👨🏻🎤,江蘇吳縣人。明亡後,又改名人瑞😦。為人倜儻高奇🚵🏽♂️,性格孤傲🚋,以哭廟案被斬。他是清代初年影響極大的文藝和戲劇理論家🌩,批點的《水滸》和《西廂記》在清代和民國以來一直廣泛流行🧥,影響深遠,對他的評價也是毀譽紛紜🦹🏽。金聖嘆評點的《水滸》、《西廂》♟🙇🏿、《杜詩》、《離騷》、《莊子》👂🏼、《史記》,合稱六才子書。他將《水滸傳》七十一回砍掉👨👩👦👦,編選一個噩夢作結,把梁山英雄全部處死,反對招安,主張以法治天下。195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水滸傳》即以意昂3所藏此貫華堂金批本為底本。
-
《列女傳》
明萬歷刻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鮑氏知不足齋印本
漢劉向撰,明汪道昆增輯👩🏿🍳😬,明仇英繪圖🧖🏽♀️。十六卷。據《漢書》記載,西漢成帝時禮製衰頹,內寵驕恣,光祿大夫劉向以為王教由內及外,自近者始,故采《詩》🤟🏽、《書》所載賢妃貞婦興國顯家可法則及孽嬖亂亡者,序次為《列女傳》🧻,凡八篇🧑🏻🍳,以戒天子。是書為女教經典,流傳廣泛💅🏻,影響深遠🚶🏻♂️👱。屢經傳寫刊刻及後人註釋、增補🧖🏿,其卷帙分篇多有不同🦩🤶🏿,人物亦由最初之一百零五人衍至明代之三百余人👌🏻。明萬歷年間,歙人汪道昆於劉向《列女傳》基礎上大幅增輯💗,所增人物皆出明代🧑🏼🚀,多為歙郡汪、程二姓節烈女子事跡🍼。每篇皆附以插圖💚👵🏼。雖仍其名曰《列女傳》,實為《列女傳》之增輯改編本。此本繪畫雕工極為精美👳🏿♂️,線條細膩流暢🙎🏽♀️🥾,典雅峭麗,毫發畢現⛰,為明代徽派版畫精品。清乾隆年間🧑🏻🎤,歙人鮑廷博重金得其版片重新刷印,即成此本。
-
《國語》
明萬歷間張一鯤刻本
三國吳人韋昭註,宋人宋庠補音🤘🏼。二十一卷。書上有清人王鐸於順治四年(1647)朱墨批校🧑🏼🦳。王鐸(1592-1652)💆🏼,字覺斯,號嵩樵⚁,河南孟津人。明天啟二年進士🆙,官至大學士,入清仍為顯宦,官禮部尚書🔥🧚🏼。王鐸博學🧰,工詩文➛,更以書法之沉雄恣肆、險勁沉著而名重一時,與董其昌齊名,世以“神筆王鐸”稱之。亦善山水、梅蘭,自成一格😽。本書濃圈密點,眉批夾批多至數千字。書後有清末民初陳寶琛、胡嗣瑗等人跋語。
-
《續方言》
手稿本
清戴震撰。戴震(1722-1777),字東原🤵🏿,休寧(今安徽黃山)人🏌🏽。清代著名的學者和思想家✶👝,一生著述宏富,在哲學🏚🩸、天文、地理、歷法⛩、數理👩🏼✈️、音韻👈🏻、訓詁等領域皆有很高成就。戴氏裒集本書之初衷,意在補苴揚雄之《方言》,開始只是摭錄他書👆,且大體上仍以原書為序,未經董理,後見杭世駿《續方言》引據類次均出己右,於是中輟,此書便於二卷後止,因此《續方言》當系戴氏一部未完成的書稿💂♀️👩🏽🎨。1928冬劉半農購於北平琉璃廠書肆🕤。書凡兩卷,共十四葉🐴。這部戴震手稿的現世🦁,被當時學界引為盛事🧚♂️💙,書之末葉遍布胡適⛹🏽♀️、章炳麟、傅斯年🤾、陳垣✯、鄧之誠✍🏿、馬衡👩🏻、蔣夢麟、顧頡剛🐮、錢玄同等名人大家們幾次觀書墨筆題識及鈐章,堪稱朱墨燦然,滿紙生輝💂🏻。
-
《十翼後錄》
手稿本
清黃以周撰。七卷。黃以周(1828-1899),初名以同,字符同,號儆季🧑🏻🦼➡️,浙江定海人。清同治、光緒間著名學者,曾主講南菁書院十五年,為學不拘漢宋門戶,尤邃三禮,撰《禮書通故》百卷。黃氏二十歲時奉父黃式三之命研治《周易》🙎🏿,此未定稿本以“以同”署名🏪👰🏿,卷次尚在修訂中🚮,滿布圈改、簽條,並有其父審閱日期及名章題識。
-
《長生殿傳奇》
清康熙稗畦草堂刻本
清洪升撰🌚😪。二卷 。洪升(1645-1704),字昉思,號稗畦📈、稗村、南屏樵者👼🏽,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康熙七年國子監生。因在“國喪”期間聚演所著《長生殿》被斥革🧑🏽⚖️。晚年生計困頓,醉酒登船👨🏿🚒,落水而死。一生創作戲曲四十余種,與孔尚任齊名🌤,有“南洪北孔”之譽。《長生殿》借天寶遺事敷演唐玄宗李隆基與楊玉環之愛情悲劇🍌,與《桃花扇》並稱清初劇壇雙璧🔓。洪升先作《沉香亭》傳奇,後更名《舞霓裳》,又經十余年,三易其稿而成《長生殿》🌓。康熙三十年,洪升攜家歸杭州,於西湖孤山築稗畦草堂,以為吟嘯之地。此版開雕於洪升生前📓,未竣而卒,門人續成其事,為初刊之本。
-
《劉蕺山先生集十種》
清乾隆十七年(1752)證人堂刻本
明劉宗周撰🧎🏻♂️➡️。二十四卷。劉宗周(1578-1645),字起東🐛,號念臺,晚號克念子,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萬歷二十九年進士。治理學以慎獨為宗,力倡誠敬之說。曾築證人書院,講學於蕺山™️,人稱蕺山先生。著述宏富,卒後其子劉汋與弟子門人黃宗羲等及紹興官府多次整理蕺山舊稿刊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劉宗周“在有明末葉,可稱皦皦完人👸🏿🎛,非依草附木之流所可同日語矣”,然而對其著作,卻行刪改、禁毀之實。此版傳世不多🔘,為存世最古且未經刪削之蕺山全集本🧔🏽♂️。
-
《彝漢教典》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抄本
此書為彝族倫理道德♥️、地理🧑🏽⚕️、歷史、社會生活、政治♦️、經濟等多門知識的總匯♎️🏋🏻♂️,輯錄了49位彝漢先師的教育言論。既是教育培養後代的教科書🙇🏽♂️,也是研究彝族教育思想和彝漢文化交流的重要文獻,至今仍有參考和借鑒意義,有極高的整理價值。此書為館藏251冊武定彝書寫本中年代最早者🙎♀️。